這一點可以看出巴菲特對於購併公司的看法, 當然他也有提出一個在一些前題下是可以採用併購公司的方式, 它的比喻讓人很容易理解,也因此對於公司的併購動作還是要採取保守一點的看法, 因為併購後的效果需要時間去追蹤, 而併購的效益(非規模的擴大)對於一般人而言也無法評估, 所以以仁寶併購華寶的案子來看,或許仁寶的經營層認為此項併購案符合其中一種可能性"只要增加額外少量的資本支出,便可以使營業額大幅增加"吧 , 我不知道, 有待時間去驗證, 否則為何需要溢價去購買呢??

無控制權之盈餘(Non-controlled Ownership Earnings)
● 去年我們曾詳細的討論無控制權盈餘的觀念,亦即那些我們無法控制或影響其盈餘分配的一些被投資公司,而這部份的盈餘完全未顯現在波克夏的帳面之上,然而我們深信未分配且未記錄的盈餘仍將與那些我們控制的公司所賺的盈餘一樣轉化成波克夏的價值,雖然它們是以波克夏不規則的已實現或未實現利得的方式呈現,但就長期而言,市場價格終將會與企業價值同步發展。整體而言,我們在無控制權公司的經濟競爭力反而比具控制權公司的公司來得佳,可能的原因是在股票市場上我們可以合理的價格買到部份優秀企業的股權,而若要透過購併談判的方式買下整家公司,其平均價格可能遠高於市價。(1981)

我們的歷史顯示,我們對於擁有整家公司或僅持有部份股權,並無特殊偏好,而事實上我們持續投資大筆資金於其上。我們購併的決策著重於把實質的經濟利益而非管理版圖或會計數字極大化,(長期而言,若管理當局過度注重會計數字而乎略經濟實質的話,通常最後兩者都顧不好),不管對帳面盈餘有何影響,我們寧願以X 價格買下一家好公司10% 股權,而非以2X 價格買下那家好公司100% 股權,但大部份的公司經營階層偏好後者,而且對此行為總是找得到藉口。對於這種行為,

我們歸納出三種動機
(1)領導階層很少有缺少動物天性的,且時時散發出過動與戰鬥的意念。相對地在波克夏,即使是購併成功在望,你們的管理當局心跳也不會加快一下。
(2)大部份的公司或企業與其經營階層,多以「規模」而非「獲利」,作為衡量自己或別人的標準(問問那些名列Fortune 500 大企業的負責人,他們可能從來都不知道他們的公司若以獲利能力來排的話,會落在第幾位)
(3)大部份的經營階層很明顯的過度沉浸於小時候所聽到的,一個變成蟾蜍的王子因美麗的公主深深一吻而被救的童話故事,而認為只要被他們優異的管理能力一吻,被購併的公司便能脫胎換骨。

如此的樂觀是必要的,否則公司的股東怎麼會甘心以二倍的價錢買下那家好公司,而非以一倍的價格自己從市場上買進。換言之,投資人永遠可以以蟾蜍的價格買到蟾蜍,而若投資人願意用雙倍的代價資助公主去親吻蟾蜍的話,最好保佑奇蹟會發生,許多公主依然堅信她們的吻有使蟾蜍變成王子的魔力,即使在她的後院早已養滿了一大堆的蟾蜍。儘管如此,平心而論仍然有兩種情況的購併是會成功的:

(1)第一類是你買到的(不管是有意或無意的)是那種特別能夠適應通貨膨脹的公司,通常它們又具備了兩種特徵,一是很容易去調漲價格 (即使是當產品需求平緩而產能未充份利用也一樣)且不怕會失去市場佔有率或銷貨量;一種是只要增加額外少量的資本支出,便可以使營業額大幅增加(雖然增加的原因大部份是因為通貨膨脹而非實際增加產出的緣故),近十幾年來,只要符合以上兩種條件,雖然這種情況不多,即使是能力普通的經理人也能使這項購併案圓滿成功。

(2)第二類是那些經營奇才,他們具有洞悉少數裹著蟾蜍外衣的王子,並且有能力讓它們脫去偽裝,我們尤其要向Capital City 的Tom Murphy致敬,他是那種能將購併目標鎖定在第一類的公司,而本身具有的管理長才又使他成為第二類的佼佼者。直接或間接的經驗使我們體認,要達到像他們那樣成就的困難性(當然也因為如此,近幾年來真正成功的個案並不多,且會發現到頭來利用公司資金買回自家股份是最實在的方法),而很不幸的,你們的董事長並不屬於第二類的人,且儘管已充份體認到須將重點擺在第一類的公司,但真正命中的機率卻是少之又少,我們講得比作得好聽(我們忘了諾亞的叮嚀: 能預測什麼時候下大
雨沒有用,必須要能建造方舟才算。我們曾用划算的價錢買下不少蟾蜍,過去的報告多已提及,很明顯的我們的吻表現平平,我們有遇到幾個王子級的公司,但是早在我們買下時他們就已是王子了,而至少我們的吻沒讓他們變回蟾蜍,而最後我們偶爾也曾成功地以蟾蜍般的價格買到部份王子級公司的部份股權。(1981)

 

BY 社員 龔浩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績優股夢想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