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問過一個簡單的問題
如果今天你持有股票的公司決定在一段時間內買回自家股票時,你應該希望公司股價在這段期間要處於什麼狀態?
績優股夢想家1.0
目前分類:觀念 (42)
- Dec 14 Sat 2013 22:39
一個簡單的問題
- Dec 14 Sat 2013 22:37
營業現金流量的觀察重點
1.與稅前淨利作比對,若是淨利>流量太多,則可能存在獲利灌水;接著就必須觀察是否存貨及應收帳款暴增,有嚴重滯銷或虛偽交易的可能,而造成未來財務危機;
2.若是淨利>流量,係因「以交易為目的的短期投資」,觀察附註係短期票券之類高流動性及安全性的投資項目,則屬安全。
- Dec 14 Sat 2013 22:34
未來是不可預測的
每當葛拉漢被問到某某公司未來獲利將如何時,他總是冷冷地回答「未來是不可預測的」。這在在說明我們為什麼要設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這也是當下你最需要關心的事。強烈懷疑任何人的預測能力,包含你自己。我們應該專註在那些不管未來如何都能夠生還保本的投資。如同The Black Swan作者Nassim Nicholas Taleb給的意見,擁抱那些可以在風險環境中獲益的投資(antifragile),這也是Seth Klarman一直致力追求的。
- Dec 14 Sat 2013 22:31
輕工業是過度競爭的生意
大部分老一輩的香港人,都曾經直接或間接參與五十至七十年代香港的輕工業發展,所以投資界對工業股的評價,比較審慎及有保留。筆者小時候的生活經驗也是畢生難忘:早年喪父,母親經營一家家庭式的小型布廠,胼手胝足,僅可糊口,全家也要總動員,放學回家後都要到布廠幫忙。從事工業,資金周轉永遠是一個大問題。因為需要資金來購入原料及投資機器、廠房及支付員工薪金,但卻只有在製成品完成後,才能收到貨款。在織布行業,棉紗佔了成本的七成,剩下的三成則為支付“燈油火蠟”。員工的薪金及其他損耗維修,數目不菲。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毛利率可能只有10% 。但實際毛利率卻遠低於10% ,因為在織布過程中,需要準備較多的原材料,以備不時之需,而在織布過程中,必有斷紗破爛情況出現,因此又會多織一些以作“保險”,同時布疋在織成後會出現收縮(所謂縮水);上述10% 的毛利率,實際上包括了很多剩餘的存貨,現金流入往往只有5%-6% ,這個10% 毛利還要支付銀行的利息、廠房和機器的分期付款。所以廣東人有句俗語:“只見身鬱,不見米白”;從來工業家經常地遇上現金周轉問題。
1967 年,英鎊貶值,貶值的幅度已把毛利一掃而清。其後英國政府更勒令所有英國進口商(包括布疋進口商),都先要支付100% 的按金,才可以透過銀行開出信用狀,來香港訂購貨物。英國政府的目的,是要阻遏資金外流速度及減少貿易赤字。所以英國進口商在沒法籌集資金下,暫停向香港買入布疋及其他產品。作為一個經營者,母親當時所受的壓力很大,因為廠房的按揭、機器按揭均需每月支付,原料也要支付,又不敢停工(因擔心銀行會接管),唯一的方法就是由一天的3班制,改為1班制,只是由早上9時工作到下午5時,再不是24 小時開工,當銀行派人巡查時,還有一些“樣板戲”可以向銀行交代,但情況已苦不堪言。
- Nov 26 Tue 2013 11:16
投資像釣蝦?
今天我和我一位相識超過25年的朋友去釣蝦,說起來,他釣蝦的累積經驗也超過十二年了,我也跟了他一段時間學釣蝦。
釣蝦這東西就是一節三小時,分母蝦跟公蝦池,還有公母混池,還有的店會分大中小型蝦池,今天去釣公蝦,當然,我只想吃蝦子,所以是請我朋友釣的。
- Nov 26 Tue 2013 11:12
星期六日喇低賽之文!?
有人選了半天股票還是選不出個所以然,那天,我同事問我說潤泰新跟潤泰全到底好不好?才一根漲停能不能追?他同學買到了一根漲停價,之後會不會就一直暴衝...云云,我只給了他幾個重點:
1.IFRS
- Nov 26 Tue 2013 11:10
五種基本投資的方法
1.儲蓄帳戶、貨幣市場基金、國庫券、定期存單:
以上各項都是短期投資,有一些優點,它們支付利息,您可以在相當短時間內收回您的錢。但是您在貨幣市場帳戶或是儲蓄帳戶所得到的利率趕不上通貨膨脹速度,從這一點來看,儲蓄帳戶可能是虧損的選項。儲蓄帳戶是暫時放錢、支付帳單時可以快速提領錢的地方,也是暫時存錢,直到錢多到可以投資在別處的好地方。
- Nov 10 Sun 2013 13:10
From image(圖像) to pixel(像素)
你在看一幅畫的時候,你是先感受到它的整幅呈現的感動,還是先感受到精工的手法?學習就是像這樣,你要先學會看到image,之後再學習pixel的構成。
假設你的人生是一個image,你的pixel可能是投資、愛情、兒女...,當你的人生進入某一個階段,你就正在用這個pixel在拼出你的人生,如果你能提早知道你的人生的image,你就可以開始研究你的pixel,因為你發現有些pixel是無效的,也就是對你的人生"或許"不是那麼重要。
- Nov 10 Sun 2013 13:07
關鍵日交易法
當一間公司的股價和內在價值差距很大的時候就有安全邊際,而出現「催化劑」的時候,股價就會跟內在價值靠攏。
而關鍵日就是屬於「催化劑」的一種,原理在於新的資訊產生後,市場交易者的認知會改變,因此只要在關鍵日的時候提早布局,就能夠加快增加報酬率。
- Nov 10 Sun 2013 13:05
學習地圖
學習地圖是為了建立正確完整的投資概念和投資生涯所必備,要以好的出版品(書)為核心,一本一本細細啃慢慢讀,功力就會逐步增長,報酬率和獲利也會慢慢出來
為何要以書為核心?原因在於不管是多好的部落格或是績優股夢想家本身,存在的目的均以作者抒發個人想法與其他人交流為主,而非for教育學習之用,故都很零散和欠缺系統,比較像大雜燴,練功不能今天學少林明天練武當後改華山,這樣必然一事無成
- Oct 29 Tue 2013 11:32
沉溺線型的思考
不管投資人如何認定手中的持股是價值股亦或成長股,股票市場對於那些前景堪慮的股票,是不會給予高價的,在未來也不會。舉PC市場為例,那些為PC品牌商代工的大廠,哪個在市場上還能因為穩定的代工量以及獲利表現而受到市場青睞,甚至被評選為受到市場低估的「價值股」。除非投資人能預估出市場未來萎縮後的穩定份額,否則貿然挺進必定有如接下那把下墜的利刃。就算市場已將其價格貶低至遠低於,相對上述穩定份額之價值,待市場反應也將是漫漫長路。所以我想,投資人的目標都應該專注在未來具有成長前景的股票。
If you arethinking of investing in a troubled industry, buy the companies with stayingpower. Also, wait for the industry to show signs of revival. Buggy whips andradio tubes were troubled industries that never came back. ―Peter Lynch
- Oct 25 Fri 2013 12:39
適當的折現率來計算企業價值
大家是如何去決定一個適當的折現率來計算企業價值的
小弟先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
- Oct 22 Tue 2013 09:00
(尚未設定標題)
長期持股是個看來簡單,確相當乏味的投資方式,也唯有在每年配發股息的時候,或者拉長一段時間回過頭來看,才會感受到它神奇的力量。
雖然說亞培藥廠的老職員Grace Groner靠著用60美元買進3股的股票,然後工作43年,中間有遇到多次股票分割,但若收到利得,總是直接再投資回去,靠著利滾利而累積成700萬美元的身價。
- Oct 22 Tue 2013 08:57
股市可以預測嗎?
有很多人討論《大投資潮:如何從史上最大的榮景(2005-2009)獲利?》這本書,從人口結構變遷、不動產市場的供需,以及兩百年來美國股市循環變遷趨勢,為讀者分析未來投資參考指標,被認為是重要的股市預測。其實預測者常會說一大堆但書,若是如何就會如何雲雲,有如算命師說的東南方有貴人助,永遠都對;或者提出如拔獅子的鬃毛可治禿頭的言論,因為拔鬃毛的是別人所以事不關己。自己研究命卜相學多年,頗有感觸,因此編寫本文。
由於股市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稱為股市循環,一般認為股市循環週期比宏觀經濟循環快半拍,股市通常先行反應。正如是川銀藏所說:資本主義的經濟有一定韻律,像海浪般,有波峰,也有波谷。雖有金融大風暴,也隻是經濟變動的一個波,因此經濟變動的韻律,將會反映在股市行情上。
- Oct 22 Tue 2013 08:55
庫藏股究竟是護了誰的盤?
每當股市出現巨幅波動,通常是大幅下跌的時候,市場就會出現要求政府或公司出面護盤的聲音。隻是,說也奇怪,股市大漲的時候卻不見有人為了放空人士而出面要求護盤的。這當然是玩笑話啦,哪個政府或公司會嫌自己的股票漲太多的呢? 隻不過站在一個公平與效率市場的角度,我個人其實是反對政府或企業拿錢去作護盤動作的,即便我個人也是那在廣大股海中飄蕩的小小股民之ㄧ。
政府用來護盤的錢就是所謂的國安基金與四大基金(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勞工退休基金、勞工保險基金及郵政儲金),而這些都是老百姓們的稅款、存款以及退休金。根據統計,台灣證券開戶人數約900萬人,其中有經常交易的更是隻佔開戶數的一半。那麼,為什麼要用全民的錢來幫股民們護盤呢? 這也是為什麼我都告誡親朋好友,有適用勞退新制的,那個自提的比例除了規定的6%以外就不要另外增提了,雖然所得稅可以延後到退休時繳,但是屆時退休金本金還在不在都還可能是個問號呢。
- Oct 22 Tue 2013 08:52
新台幣升值的一小步,企業獲利衰退的一大步
假設有一家穩賺公司,這公司專門做國外的生意,且公司完全是用美元做報價,而公司過往的營收大約都在100萬美元。公司的原物料採購及人力成本都是以新台幣計價,而成本也都穩定控制在2000萬新台幣,營業費用則是約 450 萬新台幣。考量到新台幣兌美元的匯率,穩賺公司的營收以新台幣換算之後會跟著變動,於是我將各匯率對應的結果整理為如下的表格:
從上圖中可以發現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從 32 往 25 的方向升值時,毛利率的變化幅度其實是小於新台幣的升值幅度的,這跟我原先以為兩者應該是一致的想法不同,主要的原因在於毛利率的計算是毛利除以營收,而當營收隨著新台幣升值而減少時,分母是跟著變小的,所以毛利率減損的幅度小於新台幣升幅,類似的情況也反應在營益率的計算上。
恐怖的情況在毛利跟營業利益的減損幅度,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當新台幣從 32 升值到 28 時,穩賺公司的獲利已經腰斬,而這時候新台幣不過隻升值了 12.5% 而已,如果穩賺公司毛利率不是最初的 37.5% 且營業費用的控制也在一般以下的水準擺盪,可以想見這公司受到的獲利衝擊會有多可觀。
穩賺公司假設的情況是營收完全都是以美元計價,並且沒有做匯兌方面的避險,所以如果要讓公司的獲利不受到新台幣升值的侵蝕,公司勢必要調漲產品的售價,而最後一欄就是公司若想維持從前的獲利,以漲價來因應新台幣升值的效應所應該調升售價的漲幅。
現實情況中應該沒有穩賺公司這麼單純的情況,大多數企業營收來源應該會涵蓋多種貨幣,而且有經歷過之前新台幣升值震撼效應的企業面對這一波新台幣升值狂潮多少會有避險的措施,所以新台幣的升值對每一家企業的影響力度應該是差異不小的。這個例子主要是提醒投資人不應該小看新台幣升值的衝擊力道,一家企業如果在這一波新台幣升值潮中不能持續降低成本、減少不必要的費用、提昇產品或服務品質進而取得價格的主導能力,相對於國際上其他競爭同業來說,這些企業的競爭力將備受考驗,可能也就因此消逝得無影無蹤了。
比賽的槍聲早已響起,你投資的企業有能力超越對手並持續衝刺嗎?
- Oct 18 Fri 2013 21:35
波克夏 1981 年年報摘要
這一點可以看出巴菲特對於購併公司的看法, 當然他也有提出一個在一些前題下是可以採用併購公司的方式, 它的比喻讓人很容易理解,也因此對於公司的併購動作還是要採取保守一點的看法, 因為併購後的效果需要時間去追蹤, 而併購的效益(非規模的擴大)對於一般人而言也無法評估, 所以以仁寶併購華寶的案子來看,或許仁寶的經營層認為此項併購案符合其中一種可能性"只要增加額外少量的資本支出,便可以使營業額大幅增加"吧 , 我不知道, 有待時間去驗證, 否則為何需要溢價去購買呢??
無控制權之盈餘(Non-controlled Ownership Earnings)
- Oct 18 Fri 2013 21:31
中鋼的競爭力
正在讀2007年的Wesco股東會議紀錄,當中孟格提到他把POSCO視為高科技公司而非傳統的資本密集型企業,同時他認為POSCO比Nippon更有競爭力
巴菲特在2010年初POSCO總裁親赴美國拜訪他後曾禮貌性的說場面話(巴老很常幹這件事情,這是他鼓勵和攏絡被收購公司高層的老招,股票市場也買單)提到POSCO是全世界最強大的鋼鐵公司
- Oct 18 Fri 2013 08:01
風險是可以規避的
投資這件事情不論最終是獲利或者虧損,無可避免地伴隨著風險,你投資宏達電最後賺了一倍你能說這一路上持股操作完全沒風險?或者最後虧損了一半本金,你會歸咎於風險找上門?我們確定一件事情,不論賺賠風險永遠是這是金融市場的鐵律,跟呼吸空氣一樣自然,他就像是道路上的坑洞一樣絕對存在道路中的某處,但經過訓練我們可以繞過他,風險是可以規避的。
小弟以下舉幾個簡單的例子跟各位朋友分享: